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闲庭花影移。
忆归期,数归期,梦见虽多相见稀,相逢知几时。
汴水流 泗水流 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中中平韵仄中平叠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思悠悠 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仄平平韵中平平叠仄仄平平平仄平韵仄平平仄平韵
深画眉 浅画眉 蝉鬓鬅鬙云满衣 阳台行雨回
平仄平韵仄仄平叠平仄平平平仄平韵平平平仄平韵
巫山高 巫山低 暮雨萧萧郎不归 空房独守时
中平平句中平平韵仄仄平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长相思 长相思 若问相思甚了期 除非相见时
平平平韵平平平叠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平韵
长相思 长相思 欲把相思说与谁 浅情人不知
平平平韵平平平叠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平平仄平韵
蘋满溪 柳绕堤 相送行人溪水西 回时陇月低
中中平韵仄中平韵平仄平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烟霏霏 雨凄凄 重倚朱门听马嘶 寒鸦相对飞
中中平韵中中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平韵
玉尊凉 玉人凉 若听离歌须断肠 休疑成鬓霜
仄平平韵仄平平叠仄仄平平平仄平韵平平平仄平韵
画桥西 画桥东 有泪分明清涨同 如何留醉翁
仄平平句仄平平换韵仄仄平平平仄平韵平平平仄平韵
长相思 其一(唐·李煜) 显示自动注释 题注:一名双红豆,一名山渐青,一名忆多娇。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长相思 其二(唐·李煜) 显示自动注释 题注:一名双红豆,一名山渐青,一名忆多娇。 长相思 其一(唐·白居易) 显示自动注释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 这首《长相思》,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复杂感情。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若“晴空冰柱”,通体虚明,不着迹象,而含情无际。由汴而泗而江,心逐流波,愈行愈远,直到天末吴山,仍是愁痕点点,凌虚着想,音调复动宕入古。第四句用一“愁”字,而前三句皆化“愁”痕,否则汴泗交流,与人何涉耶!结句盼归时之人月同圆,昔日愁眼中山色江光,皆入倚楼一笑矣。 黄升《花庵词选》:此词上四句,皆谈钱塘景。 《词谱》卷二:《长相思》,唐教坊曲名。此词“汴水流”一首为正体,其余押韵异同,皆变格也。此词前后段起二句,俱用叠韵。 《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卷六十引黄升云:乐天此调,非后世作者所能及。 《蓼园词选》引沈际飞云:“点点”字俊。 《白香词谱笺》卷一谢朝征云:黄叔升云:此词“汴水流”四句,皆说钱塘景。按泗水在今徐州府城东北,受汴水合流而东南入邳州。韩愈诗“汴泗交流郡城角”是也。瓜州即瓜州渡,在今扬州府南,皆属江北地,与钱塘相去甚远。叔阳谓说钱塘景,未知何指。 《放歌集》卷一陈廷焯云:“吴山点点愁”,五字精警。 长相思 其二(唐·白居易) 显示自动注释 深画眉,浅画眉,蝉鬓鬅鬙云满衣,阳台行雨回。 巫山高,巫山低,暮雨潇潇郎不归,空房独守时。 长相思 其一 雨(宋·万俟咏) 显示自动注释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长相思(二首) 万俟咏 雨 一声声,一更更。 窗外芭蕉窗里灯, 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 不道愁人不喜听, 空阶滴到明 山 驿 短长亭,古今情。 楼外凉蟾一晕生, 雨余秋更清。 暮云平,暮山横。 几叶秋声和雁声, 行人不要听。 这两首词词意相近,写法与用韵相类,可能是同时所作。 前一首词写听雨失眠之愁情。全词通篇不出“雨”字,而全是夜雨之声,愁人之情见于言外,极尽含蓄蕴藉、深沉委婉之致。 词的上片,“一声声”见雨之稠密,“一更更”见雨不断绝,而失眠者侧耳倾听、长夜难熬的意态就暗示出来了。“窗外芭蕉 ”因雨击声而显其存在,又写出雨声之响亮呼应“声声”字 ;“窗里灯”点“夜”,体现“更更”意 。写“灯”写“芭蕉”,俱是写雨之影响。“ 此时无限情”亦因雨而兴发了“ 梦难成”,本来就愁苦,那堪风雨助人凄凉,平生心事一时百端交集,故觉“恨难平”。这雨不管“愁人”喜听也罢,“不喜听”也罢,只是下个不停,“空阶滴到明”。阶无人曰“空”,强调空,也是突出离人寂寞孤苦之感。 而那“愁人”肯定也是一夜未眠,否则怎会知道雨一直下到天明呢? 后一首词写雨后山驿的黄昏景色和词人的羁旅之思。全词语淡情深,工于写景,善于造境,读后令人觉其含无限忱恻。 上片起首两句,写山驿望中所见,兼含旅思。两个短句,从时、空两方面着笔,而想象纵横驰骋,使其感情色彩增强而意境加厚 。第三句客观写景:“楼外凉蟾一晕生 。”而楼带新月一痕 ,其景如画 。用“蟾 ”而不用“月”“兔”字,不仅平仄妥贴,而且因蟾蜍之为物喜湿而体冷,更能表现“凉”意,“凉”字又暗示了行人触景所生的感情感情。黄蓼园说此句“仍带古今情之意 ”,可谓善于体会 。月“ 晕”是“雨余”景象,又是风起的征兆,故此句近启“雨余秋更清”一句,远兴“几叶秋声”一句。过片“暮云平,暮山横”,写秋景云空阔而单调,全是萧瑟之感。加之叶声与雁声,而更添凄清。如此苦情,末句只轻淡地道一句:“行人不要听”。“不要听”而不得不听,不发听后之感而只道“ 不要听”,真令人觉其“含无限惋恻”(《蓼园词选》评)。 长相思 其二 山驿(宋·万俟咏) 显示自动注释 短长亭。古今情。楼外凉蟾一晕生。雨馀秋更清。 暮云平。暮山横。几叶秋声和雁声。行人不要听。 长相思 其一 惜梅(宋·刘克庄) 显示自动注释 寒相催。暖相催。催了开时催谢时。丁宁花放迟。 角声吹。笛声吹。吹了南枝吹北枝。明朝成雪飞。 本词题为“惜梅”;上片着重在一个“惜”字上。 起首两句写梅的开放和谢落。“寒相催 ”,“暖相催”是指气候转暖,促使梅花萎谢。以下两句叹息寒催梅开,暖催梅落,早开便会早落,因此就叮嘱花儿,还是迟一点开吧。其惜花之心,由此可见。及到花飞春去,就感伤不已,真是惜花兼又伤春。对此作者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花儿开得迟些,甚而至于不开,那就没有谢落之事,当然也不会生惜花之心。此即所谓“无得亦无失 ”,也是妙参佛理的“了达”之语,由此可见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殊有悟境”。 下片从惜梅引申到伤时。先写闻曲有感,但闻角声传出《大梅花》、《小梅花》的曲调,笛声传出《梅花落》的曲子。因为汉代军中之乐横吹曲中有《梅花落》是笛中曲名 。角也是军中吹器 ,唐大角曲就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 鸣角”又有“收兵”之义,因此,边境告急,城危如卵,谁又能承担起恢复中原的重任呢?词意至此,已从惜花转到忧时。“吹了南枝吹北枝 ”,此句承上两句而来;南方气候温和,寒流罕至 ,岭梅往往南枝花落 ,北枝花开,所以说角声、笛声吹落了南枝梅花,又吹落了北枝。这里暗与上文照应,隐指危机存在于偏安江南之小朝延。 末句词意一转,仍归结到惜梅上。梅花开时清香阵阵,沁人心脾 。梅花落时,片片花瓣,漫天飞舞,宛若飘飘白雪,使人观之不胜叹惋,欲留不能。一个“惜”字,深入骨髓。 长相思 其二 寄远(宋·刘克庄) 显示自动注释 朝有时。暮有时。潮水犹知日两回。人生长别离。 来有时。去有时。燕子犹知社后归。君行无定期。 长相思 其三 饯别(宋·刘克庄) 显示自动注释 长相思 其四(宋·刘克庄) 显示自动注释 烟凄凄。草凄凄。野火原头烧断碑。不知名姓谁。 印累累。冢累累。千万人中几个归。荣华朝露晞。 长相思 其五(宋·刘克庄) 显示自动注释 劝一杯。复一杯。短锸相随死便埋。英雄安在哉。 眉不开。怀不开。幸有江边旧钓台。拂衣归去来。 长相思 其一(宋·吴潜) 显示自动注释 要相逢。恰相逢。画舫朱帘脉脉中。霎时烟霭重。 怨东风,笑东风。落花飞絮两无踪。分付与眉峰。 长相思 其二(宋·吴潜) 显示自动注释 燕高飞。燕低飞。正是黄梅青杏时。榴花开数枝。 梦归期,数归期。想见画楼天四垂。有人攒黛眉。 长相思 其三(宋·吴潜) 押尤韵 显示自动注释 上帘钩。下帘钩。夜半天街灯火收。有人曾倚楼。 思悠悠,恨悠悠。只有西湖明月秋。知人如许悠。 吴山青 赋无心处茅亭(宋·周密) 显示自动注释 山青青。水泠泠。养得风烟数亩成。乾坤一草亭。 云无心。竹无心。我亦无心似竹云。岁寒同此盟。 长相思(宋·周密) 显示自动注释 灯辉辉。月微微。帐暖香深春漏迟。梦回闻子规。 欲成诗。未成诗。生怕春归春又归。花飞花未飞。 长相思 其一 晓行(宋·周邦彦) 显示自动注释 举离觞。掩洞房。箭水泠泠刻漏长。愁中看晓光。 整罗裳。脂粉香。见扫门前车上霜。相持泣路傍。 长相思 其二 闺怨(宋·周邦彦) 显示自动注释 马如飞。归未归。谁在河桥见别离。修杨委地垂。 掩面啼。人怎知。桃李成阴莺哺儿。闲行春尽时。 长相思 其三 舟中作(宋·周邦彦) 显示自动注释 好风浮,晚雨收,林叶阴阴映鹢舟,斜阳明倚楼。 黯凝眸,忆旧游,艇子扁舟来莫愁,石城风浪秋。 长相思 其四(宋·周邦彦) 显示自动注释 长相思 游西湖(宋·康与之) 显示自动注释 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烟霭中。春来愁杀侬。 郎意浓,妾意浓。油壁车轻郎马骢,相逢九里松。 在康与之仅存的三十八首词中,情韵深长的作品不少 ,他尤擅于写少妇离情。这首《长相思》,就是比较突出的一首。 此词《 花庵词选》题作《游西湖》,但重点不在写景写游玩之欢,而是触景怀人。 上片从西湖景物写起 。“南高峰,北高峰”二句写山。南北两高峰是西湖诸山中两个风景点。南高峰旧称“高一千六百丈”(今实测为海拔256.9 米),风景葱倩,登临远眺,可以把西湖和钱塘江景物尽收眼底。北高峰在南高峰西北 ,遥遥相对,海拔314 米,比南高峰略高。景观与南高峰不相上下。因为两峰景别致,故作者特别拈出,以概括西湖诸山之胜。—这样措词,也是词调格式的原因。 “一片湖光烟霭中”句写湖。西湖光面约五平方多公里,虽不如洞庭湖、太湖那样壮阔,但水光潋滟,碧波荡漾,也颇为开朗。而且,湖上并非空荡荡的水光一片,白堤和苏堤象绿色的裙带,孤山象一块翡翠玉石;还有那亭台寺阁,桃柳梅荷;湖光如翠,四季宜人。在春天烟霭迷蒙中,就更显得绰约多姿了。 “春来愁杀侬”句,因景生情。点出“春”说出“ 愁”。“春”是所写景物的时节,“愁”是景物触发的感情。联系前面三句,意思是说:春天来了,西湖的水光山色,美丽动人,但这却只能引起我的愁思而已。此句十分关键,着此句而以上三句的意思始有着落 ,着此句而上片的感情意绪始全托出。结拍如此,可谓善始善终。 过片转入回忆,交待愁思的缘故 。“郎意浓,妾意浓”者,郎情妾意都一样的深厚浓郁也;在短促的句子中,连用两个“意”字,两个“浓”字,给人予深刻印象。叠句在词中所具有的积极功能,在此得到了高度的发挥。 “油壁车轻”二句,是对前面两句的表述,写他们的初次见面 。“油壁车轻郎马骢”这一句中有个典故:《苏小小歌》云:“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据说,苏小小是南齐钱塘名妓,她常乘着油壁车(四周垂帷幕、用油涂饰车壁的香车)出游,一日,出游时遇到一位骑青骢马(青白色的马)而来的俊男阮郁,两人一见倾心,苏小小就吟了这首诗,约他到西泠(即西陵)桥畔松柏郁葱处(即她的家)来找她,结为夫妇。这里借用这个故事,来比词中的男女主人公的浓情密意,以突出他们之间的浪漫情调 。“九里松”是他们初见的地点,那地方是“钱塘八景”之一,为葛岭至灵隐、天竺间的一段路。唐刺史袁仁敬守杭时 ,植松于左右各三行,长九里,因此松阴浓密,苍翠夹道,是男女传情达意的好地点。当然,文学作品也允许虚构的,它可以虚构富于诗意的情景;故我们对男女主人公的首次相遇,是否郎骑骢马妾乘车,是否在九里松,都不必过分推敲。总之,下片词意,是女主人公回忆其与所爱的欢会。 这首词,以西湖景物为背景,上片写现实,下片写回忆;通过叙述回忆中的欢乐以反衬现实中的忧愁,思妇情怀 ,宛然如见。据词谱,《长相思》为双调三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一叠韵,是最短的词牌之一,要写好实不易。必须有隽永的意味,给读者提供充分的想象余地,实仍属佳作。但它的每句押韵和前后各重叠一个三字句的特点,给人的印象就特别深刻;白居易的“汴水流,泗水流”首,林和靖的“吴山青,越山青”首,正是如此。这首词在这方面工力也不弱,详见上文论述。词的风格自然朴素,毫无斧凿痕迹,似民歌的天籁,如西子的淡妆,实仍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