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螺钿(螺鈿) 拼音:luó diàn
一种手工艺品。用螺蛳壳或贝壳镶嵌在漆器、硬木家具或雕镂器物的表面,做成有天然彩色光泽的花纹、图形。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十二月》:“ 温 杭 二州上供物寄留 镇江 ,其间椅棹有以螺鈿为之者。” 清 杜岕 《报恩寺塔灯歌》:“八宝倒掛珊瑚鞭,九重螺鈿浑雕漆。” 闻一多 《剑匣》诗:“再用碎砾的螺钿点缀着,那便是涛头闪目的沫花了。”《分类字锦》:螺钿梳函(螺钿梳函)
宋史日本国传衣延二年贡螺钿梳函一对其一纳赤木梳二百七十其一纳龙骨十橛分类:箱箧
《分类字锦》:螺钿鞍辔(螺钿鞍辔)
宋史日本传奝然遣其弟子奉表贡螺钿鞍辔一副铜铁镫红丝鞦泥障分类:鞍辔
《漢語大詞典》:罗甸(羅甸) 拼音:luó diàn
(1).即螺钿。又称螺甸。我国一种传统手工艺品,用贝壳或螺蛳壳薄片镶嵌在木器、漆器表面,做成有彩色光泽的花纹或图形。 崔左夫 《钱塘风雨》:“然后拿出一只精致的嵌罗甸的盒子,盒子上镶着一对楚楚的仕女。”参见“ 螺鈿 ”。(2).古国名。地当在今 贵州省 中部。 明 田汝成 《炎徼纪闻·奢香》:“ 火济 者, 蜀汉 时佐丞相 亮 ,刊山通道,擒 孟获 有功,封 罗甸国 王。”
《漢語大詞典》:螺钿(螺鈿) 拼音:luó diàn
一种手工艺品。用螺蛳壳或贝壳镶嵌在漆器、硬木家具或雕镂器物的表面,做成有天然彩色光泽的花纹、图形。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十二月》:“ 温 杭 二州上供物寄留 镇江 ,其间椅棹有以螺鈿为之者。” 清 杜岕 《报恩寺塔灯歌》:“八宝倒掛珊瑚鞭,九重螺鈿浑雕漆。” 闻一多 《剑匣》诗:“再用碎砾的螺钿点缀着,那便是涛头闪目的沫花了。”《漢語大詞典》:钿螺(鈿螺) 拼音:diàn luó
亦作“ 鈿蠃 ”。 即螺钿。以各种螺贝磨成的薄片,作镶嵌漆器及其他器物之用。《说郛》卷八十引 宋 无名氏《谢氏诗源》:“花有银色若鈿螺,及结实皆银也。” 元 尹廷高 《车中作古乐府》:“蟠螭金函五色毯,鈿螺椅子象牙牀。”《元诗选·无名氏〈赠陈克甫诗〉》引《闽书》:“又别制器象天体,虚中而髹之,上刻周天度数,填以鈿蠃。”《漢語大詞典》:蚌盘(蚌盤) 拼音:bàng pán
即螺钿。镶嵌蚌壳作为装饰的漆器。《南史·庾易传》:“ 安西 长史 袁彖 钦其风,赠以鹿角书格、蚌盘、蚌研、白象牙笔。” 唐 孙元晏 《咏史诗·陈武帝蚌盘》:“金翠丝黄略不舒,蚌盘清宴意何如?”《资治通鉴·陈武帝永定三年》:“﹝上﹞性俭素,常膳不过数品,私宴用瓦器、蚌盘,殽核充事而已;后宫无金翠之饰,不设女乐。” 胡三省 注:“蚌盘者,髹器以蚌为饰,今谓之螺鈿。”《漢語大詞典》:螺蜔 拼音:luó diàn
即螺钿。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城隍庙市》:“ 隆庆 中, 方信川 之堆漆螺蜔, 黄平沙 之剔红,人物精采,刀法圆滑。”参见“ 螺鈿 ”。分類:螺钿
《漢語大詞典》:螺钿(螺鈿) 拼音:luó diàn
一种手工艺品。用螺蛳壳或贝壳镶嵌在漆器、硬木家具或雕镂器物的表面,做成有天然彩色光泽的花纹、图形。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十二月》:“ 温 杭 二州上供物寄留 镇江 ,其间椅棹有以螺鈿为之者。” 清 杜岕 《报恩寺塔灯歌》:“八宝倒掛珊瑚鞭,九重螺鈿浑雕漆。” 闻一多 《剑匣》诗:“再用碎砾的螺钿点缀着,那便是涛头闪目的沫花了。”《漢語大詞典》:螺甸 拼音:luó diàn
即螺钿。《红楼梦》第五一回:“二人来至 袭人 堆东西的屋内,开了螺甸柜子。”参见“ 螺鈿 ”。分類:螺钿
《漢語大詞典》:螺钿(螺鈿) 拼音:luó diàn
一种手工艺品。用螺蛳壳或贝壳镶嵌在漆器、硬木家具或雕镂器物的表面,做成有天然彩色光泽的花纹、图形。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十二月》:“ 温 杭 二州上供物寄留 镇江 ,其间椅棹有以螺鈿为之者。” 清 杜岕 《报恩寺塔灯歌》:“八宝倒掛珊瑚鞭,九重螺鈿浑雕漆。” 闻一多 《剑匣》诗:“再用碎砾的螺钿点缀着,那便是涛头闪目的沫花了。”《漢語大詞典》:螺填 拼音:luó tián
即螺钿。 宋 方勺 《泊宅编》卷中:“螺填器本出 倭国 。物象百态,颇极工巧。” 清 赵翼 《陔馀丛考·螺填》:“髹漆器用蚌蛤壳镶嵌,像人物花草,谓之螺填。此器多出自 广东 沿海一带。”参见“ 螺鈿 ”。分類:螺钿
《漢語大詞典》:螺钿(螺鈿) 拼音:luó diàn
一种手工艺品。用螺蛳壳或贝壳镶嵌在漆器、硬木家具或雕镂器物的表面,做成有天然彩色光泽的花纹、图形。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十二月》:“ 温 杭 二州上供物寄留 镇江 ,其间椅棹有以螺鈿为之者。” 清 杜岕 《报恩寺塔灯歌》:“八宝倒掛珊瑚鞭,九重螺鈿浑雕漆。” 闻一多 《剑匣》诗:“再用碎砾的螺钿点缀着,那便是涛头闪目的沫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