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提纲(提綱) 拼音:tí gāng
(1).提举网的总绳,举网。 唐 杜甫 《又观打鱼》诗:“苍江渔子清晨集,设网提纲万鱼急。”(2).比喻抓住大的或主要的。《宋史·职官志八》:“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羣毛理。”
(3).指写作、发言、学习、研究、讨论等的内容要点。 浩然 《艳阳天》第六三章:“她这会儿坐在草地上,考虑着发言提纲。”
(4). 唐 宋 称总领提运财物至京。当时谓成批运送货物为纲。 唐 方干 《送婺州许录事》诗:“曙星没尽提纲去,暝角吹残锁印归。” 宋 梅尧臣 《依韵和许待制病起偶书》:“提纲勿用銖銖较,列局缘从物物监。”
《漢語大詞典》:出货(出貨) 拼音:chū huò
(1).拿出钱财。《国语·鲁语下》:“ 楚 大将以 叔孙穆子 为戮, 晋 乐王鮒 求货於 穆子 。曰:‘吾为子请於 楚 。’ 穆子 不予。 梁其踁 谓 穆子 曰:‘有货,以衞身也。出货而可以免,子何爱焉?’”此指行贿。《史记·平準书》:“入物者补官,出货者除罪。”此指出钱赎罪。(2).提取货物。《官场现形记》第八回:“如若机器运到,不来出货,我们虽然是朋友,外国人却不讲交情,将来怕有官司在里头。”
(3).指出外接送货物。 黄谷柳 《虾球传·乘风破浪》:“我放假出来帮妈妈看摊子,她去出货了。”
《漢語大詞典》:出店 拼音:chū diàn
旧时在商家担任接送货物等杂务工作的员工。 清 邹弢 《三借庐笔谈·郁阿多》:“ 苏 俗帮佣代主担送货物兼司炊爨者曰出店。”《海上花列传》第二四回:“ 善卿 叫个出店领 朴斋 去趁航船,只给三百铜钱与 朴斋 路上买点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四回:“还有这里 虹口 鸿泰木行一个出店,也是个花翎、参将衔的都司。” 巴人 《有张好嘴子的女人》:“我 老胡 现在在一家银行里做出店,不象别人光吃空手饭。”《漢語大詞典》:押运官(押運官) 拼音:yā yùn guān
(1).特指押送漕运的官。《清会典·吏部三·尚书侍郎职掌三》:“粮则漕运总督分其治於粮储道,道分其治於押运官以治运。”(2).指一般监督运送货物的官。
《漢語大詞典》:撒暂(撒暫) 拼音:sā zàn
宋 代小贩在酒楼向顾客逐一分送货品,然后收钱的一种兜售方法。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又有卖药或果实萝卜之类,不问酒客买与不买,散与坐客,然后得钱,谓之‘撒暂’。”《漢語大詞典》:票据(票據) 拼音:piào jù
(1).按照一定形式制成、写明有付出一定货币金额义务的证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这是 陈仲眉 前后借我的二百元钱,他一定要写个票据,我不收,他一定不肯,只得收了。”(2).出纳或运送货物的凭证。
《漢語大詞典》:脚户 拼音:jiǎo hù
(1).旧称赶着牲口供人雇用的人。《醒世姻缘传》第五回:“众脚户説道:‘这头口闲一日,就空吃草料,谁人包认?’”(2).旧时称代人长途送货送信的人。 欧阳山 《高干大》第十四章:“上了 白家窑子 , 高生亮 决心去探望那年老的脚户 傅开山 。” 王汶石 《少年突击手》:“奶奶抱着他说:‘大雪围了门,脚户掉了魂。’” 李季 《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诗:“一个脚户把路问,他要到 青杨畔 来把信送。”
《漢語大詞典》:送元宝 拼音:sòng yuán bǎo
旧俗敬神有用猪头、鲜鱼者,送货人讨彩而曰“送元寳”。 清 顾禄 《清嘉录·冷肉》:“ 吴穀人 《新年杂咏》小序云:‘ 杭 俗:岁终祀神,尚猪首,至年外犹足充饌。定买猪头在冬至前,选皱纹如寿字者,谓之寿字猪头。屠人肩送至门,曰送元寳来。於是醃透风乾,以备敬神之用。’” 清 王韬 《瀛壖杂志》卷一:“ 沪城 风俗,元旦贺岁……五日例接财神,用鲜鱼极活泼者为元寳鱼。先一日担鱼呼街巷,有以红绳扣鬐踵门而来者,谓送元寳。”《漢語大詞典》:直达纲(直達綱) 拼音:zhí dá gāng
宋 时成批运送货物直达京师的船队称直达纲。 宋 程大昌 《考古编·发运司》:“至 蔡京 用事,剏置直达纲,江船径达於 淮 而上泝於 汴 ,转般仓由此遂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