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贷赊(貸賒) 拼音:dài shē
借贷,赊欠。 宋 黄庭坚 《次韵张仲谋过酺池寺斋》:“深念烦邻里,忍穷禁贷赊。” 宋 陈造 《送学生归赴秋试因省别业》诗:“投老怜漂泊,何时了贷赊。”《漢語大詞典》:交赊(交賒) 拼音:jiāo shē
(1).赊欠。《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高阳乐人歌》:“可怜白鼻騧,相将入酒家;无钱但共饮,画地作交赊。”(2).纷乱无际。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物无遁形,但或结於身,或播於事,交赊纷纶,显昧渺漫,孰覩其际哉?” 南朝 宋 周续之 《难释疑论》:“盈换藏於日用,交赊昧乎理缘。”
(3).远近。参见“ 交 ”。
《漢語大詞典》:挂欠 拼音:guà qiàn
亦作“掛欠”。 (1).牵挂;惦念。《平妖传》第十一回:“连日辛苦,奶奶十分掛欠,特地备下些粗点心,请老菩萨用些。” 清 沈曰霖 《晋人麈·诗话·等第黄莺儿》:“出黌门,做白丁,毫无挂欠真乾浄。” 沈从文 《边城》二十:“老人是入土为安,不要让他挂欠你!”
(2).赊欠。《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公子银子接到手,手段阔惯了的,那里勾他的用?况且一向处了不足之乡,未免房钱柴米钱之类,挂欠些在身上。”
《漢語大詞典》:赊贷(賒貸) 拼音:shē dài
赊欠;借贷。《汉书·王莽传中》:“又令市官收贱卖贵,赊贷予民,收息百月三。”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或从赊贷升斗,约以时熟填还。” 清 马建忠 《铁道论》:“国帑虽空,独不能赊贷而化无为有乎?”《漢語大詞典》: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拼音:yī shǒu jiāo qián ,yī shǒu jiāo huò
俗语。谓现钱买卖,不赊欠。《水浒传》第二一回:“我这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你快把来两相交割!” 李英儒 《还我河山》第三六章:“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你先把代替的女人交出来!”《漢語大詞典》:贷贳(貸貰) 拼音:dài shì
借贷赊欠。《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常优容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又詔书听得以生口年纪、颜色与妻相当者自代,故富者则倾家尽产,贫者举假贷貰,贵买生口以赎其妻。”《宋史·食货志上四》:“故耆老戒其乡党,父兄诲其子弟,未尝不以贷貰为不善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