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徵文
1.引证成文。《晋书·刑法志》:“主者唯当徵文据法,以事为断耳。”《宋书·礼志三》:“夫《礼记》残缺之书,本无备体。折简败字,多所闕略。正应推例求意,不可动必徵文。”2.验证文才。 清 李渔 《凰求凤·翻卷》:“徵文考行,二者难兼并,若个堪居絶等,推敲不厌详明。”
3.向人征求诗文。 唐 白居易 《贺座主》诗:“宠新卿典礼,会盛客徵文。”
4.今指报刊、杂志等为某一主题而公开征集诗文稿件。如:《光明日报》开展以《我的老师》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漢語大詞典》:严明(嚴明) 拼音:yán míng
(1).指赏罚分明。《吴子·励士》:“ 武侯 问曰:‘严刑明赏足以胜乎?’ 起 对曰:‘严明之事,臣不能悉。’”(2).严肃而公正;严格而明确。《后汉书·李固传》:“ 清河王 严明,若果立,则将军受祸不久矣。” 元 李文蔚 《圯桥进履》第三折:“号令严明领大军,纷纷杀气靄征云。”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五章:“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竟因为 中国 人高度的冷静和理智,严明的纪律而挽救了。”
(3).谓准确而分明。《水浒传》第九一回:“星光之下,望城上旗帜森密,听城中更鼓严明。”《东周列国志》第三四回:“三军用命,铃柝严明。 睢阳 各路城门,把守得铁桶相似。”
《漢語大詞典》:征文(徵文) 拼音:zhēng wén
(1).引证成文。《晋书·刑法志》:“主者唯当徵文据法,以事为断耳。”《宋书·礼志三》:“夫《礼记》残缺之书,本无备体。折简败字,多所闕略。正应推例求意,不可动必徵文。”(2).验证文才。 清 李渔 《凰求凤·翻卷》:“徵文考行,二者难兼并,若个堪居絶等,推敲不厌详明。”
(3).向人征求诗文。 唐 白居易 《贺座主》:“宠新卿典礼,会盛客徵文。”
(4).今指报刊、杂志等为某一主题而公开征集诗文稿件。如:《光明日报》开展以《我的老师》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漢語大詞典》:虚公 拼音:xū gōng
无私而公正。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倘希旨煅炼,则支连蔓引,含寃而死者,寧能再生乎。益知执法者,凡事宜虚公详慎可也。”《明史·张至发传》:“ 至发 颇清强。起自外吏,诸翰林多不服。又始终恶异己,不能虚公延揽。”《清史稿·后妃传·太宗孝庄文皇后》:“﹝太后﹞尝勉上曰:‘祖宗骑射开基,武备不可弛。用人行政,务敬以承天,虚公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