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相扑(相撲) 拼音:xiàng pū
(1).我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古称角觝。犹今之摔跤。现 日本 仍有此种竞技。《太平御览》卷七五五引 晋 王隐 《晋书》:“ 襄城 太守责功曹 刘子篤 曰:‘卿郡人不如 潁川 人相扑。’ 篤 曰:‘相扑下技,不足以别两国优劣。’”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博弈嬉戏·角觝》:“今相扑也。《汉武帝故事》曰:‘角觝,昔六国时所造。’《史记》:‘ 秦二世 在 甘泉宫 ,作乐角觝。’注云:‘ 战国 时增讲武,以为戏乐相夸,角其材力以相觝鬭,两两相当也。 汉武帝 好之。’”(2).互相扑打。 巴金 《家》二一:“两只画眉在枝上相扑,雪白的玉兰花片直往他的身上落。”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五:“还要风魔了,好像洪醉以后,全然没有理智地相扑,相打,狂笑,狂喊。”
《漢語大詞典》:争交 拼音:zhēng jiāo
相扑;摔跤。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角抵》:“角抵者,相扑之异名也,又谓之‘争交’。” 元 无名氏 《独角牛》第三折:“你这等一箇瘦弱的身躯,要和我两争交赌筹厮打呵,你曾辞你家中父母不曾?”《水浒传》第七三回:“闻他两年曾在庙上争交,不曾有对手,白白地拿了若干利物,今年又贴招儿,单搦天下人相扑。”《漢語大詞典》:扑手(撲手) 拼音:pū shǒu
(1).扑击的招数。《水浒传》第二九回:“原来説过的打 蒋门神 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2).指相扑的好手。《水浒传》第七三回:“今年有个扑手好汉,是 太原府 人氏,姓 任 ,名 原 ,身长一丈,自号 擎天柱 。”
《漢語大詞典》:扑打(撲打) 拼音:pū dǎ
(1).殴打。《南史·宋纪下·明帝》:“渐长,喜怒乖节,左右失旨者手加扑打,徒跣蹲踞。” 茅盾 《子夜》十五:“ 曾家驹 吼一声,就要扑打 屠维岳 。”(2).相扑。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下·小说不可用》:“须是多几箇 武行者 、 浪子燕青 ,多扑打几场,方信得过。”
(3).扑击除灭。 清 蒋士铨 《桂林霜·闺诫》:“ 渔阳 鼓乱挝,莽烽烟谁扑打。” 康濯 《水滴石穿》第四章:“一团花椒子大小的铁火窜到她的袖筒上,她还来不及扑打,就灭了。”
(4).拍打。 茅盾 《子夜》一:“一大包沙发套子放在地板上,客厅里的地毯也拿出去扑打。”
《漢語大詞典》:扑跌(撲跌) 拼音:pū diē
(1).武术中的相扑、摔跌。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 三娘 一发手,公子跌於地。自是以能扑跌名。后有识者云:‘此 金陵 拳师某之女也。’”(2).跌跌撞撞。《大马扁》第七回:“惟有竭力扑跌上前,口里像吹气的一样,呼呼的吁响。”
(3).前倾跌落。 方纪 《三峡之秋》:“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
《漢語大詞典》:相扑人(相撲人) 拼音:xiàng pū rén
亦作“ 相朴人 ”。亦作“ 相扑手 ”。 以相扑为业的力士。 唐 赵璘 《因话录·宫》:“ 文宗 将有事南郊,祀前,本司进相扑人。”《元典章·兵部三·押运》:“拘刷到相朴人等到来本镇,有押运人员止凭前路关文,便要正马弓兵及正官防送。实是生受。”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军头司》:“军头司每旬休,按閲内等子、相扑手、剑棒手格鬭。”《解放日报》1979.6.26:“相扑手比武的地方叫做‘斯摩场’,‘斯摩’是相扑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