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学堂(學堂) 拼音:xué táng
(1).学校的旧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始 文翁 为 蜀 守,立讲堂作石室於南城。 永初 后,学堂遇火,后守更增二石室。” 唐 韩愈 《秋怀》诗:“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 清 赵翼 《己未元旦》诗:“青红省记儿童事,七十年前上学堂。” 清 秋瑾 《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生了儿子,就要送他进学堂,女儿也是如此。” 冰心 《两个家庭》:“他们住的那条街上很是清静,都是书店和学堂。”(2).命相家术语,指人面近于耳门之前处。《新唐书·方技传·袁天纲》:“学堂莹夷,眉过目,故文章振天下。”《太清神鉴》卷二:“学堂为聪明之馆,故近於耳门之前。”
(3).旧指儿童死者合葬处。 清 章学诚 《信摭》:“小儿子死者共葬一处,谓之学堂;小女共葬一处,谓之绣堂。”
《漢語大詞典》:学馆(學館,學舘) 拼音:xué guǎn
亦作“ 学舘 ”。 (1).学舍;学校。 唐 郑谷 《送颜明经及第东归》诗:“閒来思学馆,犹梦雪窗明。”《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三年》:“自 唐 末以来,所在学校废絶, 蜀 毋昭裔 出私财百万营学馆。” 清 蒲松龄 《闹馆》:“上世裡我无曾入个学馆,看文书银钱票甚是作难。”
(2).学宫,学庙。 元 杨载 《送丘子正之海盐》诗:“海邦终寂寞,学舘尚穹崇。”参见“ 学宫 ”、“ 学庙 ”。
(3).即学堂。旧时命相家术语。 五代 齐丘 《玉管照神局·吕洞宾赋》:“学馆清高者,凌云折桂。”参见“ 学堂 ”。
《漢語大詞典》:学堂(學堂) 拼音:xué táng
(1).学校的旧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始 文翁 为 蜀 守,立讲堂作石室於南城。 永初 后,学堂遇火,后守更增二石室。” 唐 韩愈 《秋怀》诗:“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 清 赵翼 《己未元旦》诗:“青红省记儿童事,七十年前上学堂。” 清 秋瑾 《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生了儿子,就要送他进学堂,女儿也是如此。” 冰心 《两个家庭》:“他们住的那条街上很是清静,都是书店和学堂。”(2).命相家术语,指人面近于耳门之前处。《新唐书·方技传·袁天纲》:“学堂莹夷,眉过目,故文章振天下。”《太清神鉴》卷二:“学堂为聪明之馆,故近於耳门之前。”
(3).旧指儿童死者合葬处。 清 章学诚 《信摭》:“小儿子死者共葬一处,谓之学堂;小女共葬一处,谓之绣堂。”
《漢語大詞典》:地阁(地閣) 拼音:dì gé
亦作“ 地格 ”。 旧时命相家指人的下颔。谓地阁方圆为福相。《水浒传》第十八回:“唇方口正,髭鬚地阁轻盈;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金瓶梅词话》第二九回:“天庭高耸,一生衣禄无亏;地阁方圆,晚岁荣华定取。”《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公子生得天庭饱满,地格方圆;伶俐聪明,粉粧玉琢。” 郭澄清 《大刀记》第九章:“你天庭饱满,地阁方圆,耳大有轮,眼大有神,必有大富大贵。”《漢語大詞典》:起盖(起蓋) 拼音:qǐ gài
(1).伏犀骨通达头顶,旧时面相家认为是富贵贤能之相,称“起盖”。 南朝 梁 刘孝标 《〈相经〉序》:“金槌玉枕,磊落相望,伏犀起盖,隐轔交映。”(2).建造。《西游记》第四四回:“因为后边还有住房,未曾完备,着这和尚来拽砖瓦,拖木植,起盖房宇。”《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多少有钱的,拿着整千的银子去起盖僧房道院,那一个肯来修理圣贤的祠宇!”《隋唐演义》第二二回:“只有一家大姓,起盖一带好楼,迎接往来客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