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缓刑(緩刑) 拼音:huǎn xíng
(1).放宽刑罚。《周礼·地官·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 贾公彦 疏:“三曰缓刑者,谓凶年犯刑缓纵之。” 汉 刘向 《说苑·贵德》:“ 孝宣皇帝 初即位,守廷尉吏 路温舒 上书言尚德缓刑。” 明 方孝孺 《凝命神宝颂》:“上帝之心,恶杀好生。皇宣慈惠,任德缓刑。”(2).法律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对犯人所判处的刑罚延期执行或不执行。缓刑期间,如果没有再犯新罪,原判刑罚即不再执行;如果再犯新罪,撤销缓刑,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合并执行。
《漢語大詞典》:延展 拼音:yán zhǎn
(1).延长伸展;扩展。 许地山 《海世间》:“割不断的轻烟,缕缕丝丝从烟筒舒放出来,慢慢地往后延展。” 丁玲 《水》:“天空没有云,蓝粉粉的,无尽止的延展开去。”(2).谓延期。 邹韬奋 《萍踪寄语》五四:“ 德国 大学文理科定三年,法科四年,医科五年,但实际因功课来不及做完,每须延展。”
《漢語大詞典》:赊欠(賒欠) 拼音:shē qiàn
买卖货物时买方延期交款,或卖方延期收款。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从初径於市易差出勾当人等头下赊欠,本自疑虑,未敢一例除放申报者。”《儒林外史》第二一回:“我从今日起,就把店里的事即交付与你。一切买卖、赊欠、存留都是你自己主张。” 刘绍棠 《蒲柳人家》十一:“咱们现钱交易,不准赊欠。”《漢語大詞典》:赊卖(賒賣) 拼音:shē mài
买卖货物时,卖方延期收款。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今富户先已残破,中民又有积欠,谁敢赊卖物货?则商贾自然不行。”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赊卖--伴随着商业的繁荣和商业组织的发达, 北宋 市场开始出现信用交易,叫做‘赊’或‘赊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