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火箭 拼音:huǒ jiàn
(1).古代用引火物附在箭头上射到敌阵引起焚烧的一种箭矢。《三国志·魏志·明帝纪》“ 诸葛亮 围 陈仓 , 曹真 遣将军 费曜 等拒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昭 ( 郝昭 )於是以火箭逆射其云梯,梯然,梯上人皆烧死。”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二:“知州 苗继宣 ,拍泥以涂藳,积备火箭射贼。” 清 顾炎武 《汝州知州钱君行状》:“贼以火箭射城上,城上发礮应之。”(2).现代利用反冲力推进的飞行装置。用以发射人造卫星、人造行星、宇宙飞船等,也可装上弹头制成导弹。在一般用语中,火箭也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简称。
《漢語大詞典》:水弩 拼音:shuǐ nǔ
蜮的俗称。传说中的一种水中毒虫。以其在水中含沙射人,故名。《诗·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 唐 陆德明 释文:“﹝蜮﹞状如鳖,三足,一名射工,俗呼之水弩。在水中含沙射人,一云射人影。” 唐 张祜 《寄迁客》诗:“溪行防水弩,野店避山魈。”《漢語大詞典》:蜮射 拼音:yù shè
谓蜮含沙射人而为灾害。常用以比喻奸人暗害。 宋 欧阳修 《自歧江山行至平陆驿》诗:“水涉愁蜮射,林行忧虎猛。”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林·王师竹宫庶》:“又因 宋 儒谗説致 熊登朴 两遭蜮射,无端左官,人谓 江陵 英察,兹事则太憒憒云。”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七》:“如是而用之,岂有虎冠、鹰击、蠆螫、蜮射之事哉。”《漢語大詞典》:水蜮 拼音:shuǐ yù
即蜮。古代传说能在水中含沙射人的毒虫。比喻阴险狡诈、惯于诬陷他人者。 清 唐孙华 《吴歈为陈沧洲太守作》诗:“ 吴 俗好争讼,投匭工詆诬。自从太守来,水蜮潜亡逋。”《漢語大詞典》:射妖 拼音:shè yāo
(1).指传说中蜮能含沙射人的妖异现象。《汉书·五行志下之上》:“蜮犹惑也,在水旁,能射人,射人有处,甚者至死。南方谓之短弧,近射妖,死亡之象也。”(2).泛指因射而成的妖异或灾难。《宋书·五行志五》:“ 蜀 车骑将军 邓芝 征 涪陵 ,见玄猿缘山,手射之。猿拔其箭,卷木叶塞其创。 芝 曰:‘嘻!吾违物之性,其将死矣。’俄而卒。此射妖也。”《宋书·五行志五》:“ 晋恭帝 之为 琅邪王 时,好奇戏,尝闭一马於门内,令人射之,欲观几箭而死。左右有諫者,曰:‘马,国姓也,而今射之,不祥甚矣。’於是乃止,而马已被十许箭矣。此盖射妖也。俄而 桓玄 篡位。”
《漢語大詞典》:暗枪(暗槍) 拼音:àn qiāng
(1).暗中射人的枪。 刘白羽 《光明照耀着沈阳》:“黑夜鸣响着暗枪。”(2).用于比喻。如:正当我们在狠狠批驳敌人的谬论的时候,从一个阴暗的角落里射来了暗枪。
《漢語大詞典》:放冷箭 拼音:fàng lěng jiàn
(1).暗中放箭射人。《水浒传》第八七回:“量此小阵,有何难哉!你军中休放冷箭,看咱打你这个小阵。”(2).比喻暗中伤人。 鲁迅 《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我对于‘放冷箭’的解释,颇有些和他们一流不同,是说有人受伤,而不知这箭从什么地方射出。所谓‘流言’者,庶几近之。”
《漢語大詞典》:治达(治達) 拼音:zhì dá
古代行射仪及祭礼时,射人在天子和诸侯之间传达命令,谓之“治达”。《周礼·夏官·射人》:“﹝射人﹞掌其治达。” 郑玄 注:“谓诸侯因与王射及助祭而有所治,受而达之於王,王有命,又受而下之。”一说谓当广赅众事,不仅射仪及祭祀而已。参阅 清 孙诒让 《周礼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