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可意 拼音:kě yì
合意;如意。《汉书·陈汤传》:“ 武帝 时,工 杨光 以所作数可意,自致将作大匠。”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二折:“且将箇採芝女权休恠,只问那可意人安在哉!”《白雪遗音·马头调·细细雨儿》:“可意的人儿,不曾在家。” 叶圣陶 《倪焕之》二二:“想着暮年别子,留下个不可意的媳妇在身边,感到一种特殊的悲凉。”《漢語大詞典》:扬州鹤(揚州鶴) 拼音:yáng zhōu hè
《渊鉴类函·鸟·鹤三》引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 扬州 刺史,或愿多貲财,或愿骑鹤上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 扬州 ,欲兼三者。”后以“扬州鹤”形容如意之事。 宋 辛弃疾 《满江红·和廓之雪》词:“待羔儿酒罢又烹茶, 扬州 鹤。”《剪灯新话·华亭逢故人记》:“苟慕富贵,危机岂能避?世间寧有 扬州 鹤耶?”分類:如意
《漢語大詞典》:箫史(簫史) 拼音:xiāo shǐ
古代传说中善吹箫的人。 汉 刘向 《列仙传·箫史》:“ 簫史 者, 秦穆公 时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鹤於庭, 穆公 有女,字 弄玉 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 弄玉 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 凤臺 ,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后以“簫史”泛指如意郎君。 清 李渔 《慎鸾交·目许》:“却像要趁扁舟,入五湖,随 簫史 ,归 蓬岛 。”《漢語大詞典》:谈柄(談柄) 拼音:tán bǐng
(1).古人清谈时所执的拂尘。僧人讲法或执如意。 北周 庾信 《送灵法师葬》诗:“玉匣摧谈柄,悬河落辩锋。” 唐 刘禹锡 《送僧仲剬东游兼呈灵澈上人》诗:“高筵谈柄一麾拂,讲下门徒如醉醒。” 清 王士禛 《居易续谈》:“ 六朝 以来,则以麈尾为谈柄耳。”(2).谈话的资料。 唐 白居易 《论严绶状》:“且 严綬 在 太原 之事,圣聪备闻;天下之人,以为谈柄。” 明 孙仁孺 《东郭记·齐东野人之语》:“ 稷下 儒生,早词锋无两,堪资谈柄。”
《漢語大詞典》:如心 拼音:rú xīn
称心,如意。《魏书·高闾传》:“纵使如心,於国无用,发兵远入,费损转多。” 宋 王安石 《与孟逸秘校手书》之八:“奔走南北,而事多不能如心。”《西游补》第六回:“真箇道‘事未来时休去想,想来到底不如心。’”《再生缘》第二一回:“另开厨灶烹餚饌,件件如心不用云。”《漢語大詞典》:握君 拼音:wò jūn
如意的别名。 宋 陶谷 《清异录·握君》:“僧 继顒 住 五臺山 ,手执香如意,紫檀鏤成,芬馨满室。 继元 时在潜邸,以金易致。每接僧,则顶帽,具三衣,假比丘,秉此挥谈,名为握君。”分類:如意
《漢語大詞典》:焰光 拼音:yàn guāng
(1).光焰;光华。 唐 李群玉 《赠魏三十七》:“莫放焰光高二丈,来年烧杀杏园花。”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贡举》:“进士初擢第,头上七尺焰光。”(2).古 印度 对摩尼珠(即清净如意宝珠)的别称。《法苑珠林》卷四:“其土常有自然釜鍑。有摩尼珠,名曰焰光……置於鍑下,饭熟光灭。”
《漢語大詞典》:遂情 拼音:suì qíng
(1).犹抒情。《文选·潘岳〈闲居赋〉序》:“乃作《闲居赋》,以歌事遂情焉。” 李善 注引《声类》:“遂,从意也。”(2).徇情,曲从私情。《宋书·律历志下》:“ 冲之 既违天於改易,又设法以遂情,愚谓此治历之大过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谢小姐贤达,看我面遂情罢。”
(3).犹如意。 宋 戴炳 《杂言》诗:“秋来刈吾秫,庶得两遂情。”
《漢語大詞典》:金如意 拼音:jīn rú yì
金制的如意。 唐 孙启 《题妓王福娘墙》诗之三:“寒肌不耐金如意,白獭为膏郎有无。”《平山冷燕》第十八回:“又恐幼弱为人所欺,敕赐金如意一柄。”《黑籍冤魂》第五回:“现银子家中没有,只凑些金银首饰在此,喏,这是……金簪、金如意。”分類:如意
《漢語大詞典》:像意 拼音:xiàng yì
称意;如意。《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忽一日值公宴,见 严世蕃 倨傲之状,已自九分不像意。”《二刻拍案惊奇》卷九:“你不知道,我姐姐自小立愿,要自家拣个像意的姐夫。” 清 李渔 《凰求凤·画策》:“ 吕相公 ,我看你的光景,着实有些不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