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竹炉(竹爐) 拼音:zhú lú
亦作“ 竹罏 ”。 一种外壳为竹编、内安小钵、用以盛炭火取暖的用具。 唐 杜甫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之一:“易简高人意,匡牀竹火炉。” 宋 韩驹 《夜与疏山清公对语因设果供戏成长句》:“竹罏篝火曲木牀,乌柏为烛枫脂香。”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熏坑》:“时当冬月,坑火初燃……所费无多。 江 南柴灶, 闽 楚 竹炉,所需不啻什百也。” 傅敷 《重游惠山》诗:“竹炉未改前番火,松石强如我辈顽。”《漢語大詞典》:铁甲(鐵甲) 拼音:tiě jiǎ
(1).古代用铁片连缀成的战衣。 唐 高适 《睢阳酬别畅大判官》诗:“兜鍪衝矢石,铁甲生风飈。” 明 宋濂 《元故奉训大夫杨君墓志铭》:“铁甲琱戈,百万宵征些。” 冰心 《往事二》三:“今夜的林中,决不宜于将军夜猎……朵朵的火燎,和生寒的铁甲,会缭乱了静冷的月光。”(2).用钢板制成的车船的外壳。如铁甲车、铁甲船。亦用指铁甲车、铁甲船。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一铁甲之费,可以支学堂十餘年;一快船之费,可以译西书百餘卷。”
《漢語大詞典》:接地 拼音:jiē dì
为防止触电或保护设备的安全,把电力电讯等设备的金属底盘或外壳接上地线利用大地作电流回路。例如:接地线。
《漢語大詞典》:粉箨(粉籜) 拼音:fěn tuò
竹笋的外壳。 唐 李商隐 《自喜》诗:“緑筠遗粉籜,红药绽香苞。”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粉籜半开新竹逕,红包尽落旧桃蹊,不堪终日闭深闺。”参见“ 粉节 ”。《漢語大詞典》:粉节(粉節) 拼音:fěn jié
带有白粉的竹节。亦借指竹。 唐 白居易 《与微之唱和来去常以竹筒贮诗陈协律美而成篇因以此答》:“粉节坚如太守信,霜筠冷称大夫容。” 唐 李贺 《昌谷》诗:“竹香满凄寂,粉节涂生翠。” 宋 梅尧臣 《墨竹》诗:“粉节中心那可知,淡墨分明在君目。”《漢語大詞典》:蜗壳(蝸殼) 拼音:wō ké
蜗牛的外壳。多喻矮小简陋的房屋。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蜗壳宛转有文章。” 清 郑燮 《淮阴边寿民苇间书屋》诗:“ 边生 结屋类蜗壳,忽开一窗洞寥廓。”《漢語大詞典》:定子 拼音:dìng zǐ
电动机和发电机中,跟转动部分相应而固定在外壳上的部分。做成块状的金银。定,后写作“锭”。《元典章新集·刑部·偷盗》:“﹝ 沈阿寅 ﹞窃取银印匣,剥去银皮,鎔成定子货卖。”
《漢語大詞典》:蜩甲 拼音:tiáo jiǎ
蝉脱落的外壳。《庄子·寓言》:“予蜩甲也,蛇蜕也。” 成玄英 疏:“蜩甲,蝉壳也。” 唐 黄滔 《谢试官启》:“ 滔 蜩甲薄姿,蚁封微状;学虽勤於刻汁,艺则愧於鏤氷。” 明 郑若庸 《玉玦记·博弈》:“落子声迟瑶砌,看身如蜩甲,兀化难移。”《漢語大詞典》:青笼(青籠) 拼音:qīng lóng
(1).喻果实的青色外壳。 唐 白居易 《重寄荔枝与杨使君时闻杨使君欲种植故有落句戏之》诗:“香连翠叶真堪画,红透青笼实可怜。”(2).用青篾编织成的漉酒具。 宋 黄庭坚 《次韵喜陈吉老还家二绝》之二:“催织青笼篘白酒,竹炉煨栗煮鸡头。”
《漢語大詞典》:栗黄 拼音:lì huáng
栗子。栗子除去外壳而肉色黄,故称。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和齑》:“蒜一、薑二、橘三、白梅四、熟栗黄五。” 前蜀 贯休 《上卢少卿觅千文》诗:“荆山有美玉,含华尚炳烂……倘或如栗黄,保之上霄汉。”《宋史·礼志十一》:“ 元丰 元年,宗正寺奏:‘据太常寺报,选日荐新兔、藷藇、栗黄。’”《漢語大詞典》:炸弹(炸彈) 拼音:zhà dàn
一种爆炸武器。通常用铁制成外壳,内装炸药。一般用飞机投掷,爆炸后起杀伤作用。 高旭 《盼捷》诗之一:“炸弹光中觅天国,头颅飞舞血流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