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鞋底 拼音:xié dǐ
(1).鞋的着地部分。(2).指鞋底板。 艾芜 《手》:“母亲在灯下纳鞋底。” 王隐菊 等《旧都三百六十行·卖花样子的》:“她们一面看摊,一面坐着小板凳纳鞋底子。”
(3).指文章遭浓墨涂抹之处。 宋 温革 《隐窟杂志》:“ 杨文公 有重名於世,常因草制为执政者多所点窜, 杨 甚不平,因取藳上涂抹之处以浓墨傅之,就加为鞋底样,题其旁曰:‘世业 杨 家鞋底。’或问其故,乃曰:‘是他别人脚迹。’当时传以为嗢噱。自后舍人行词遇涂抹者,必相謔云:‘又遭鞋底。’”
《漢語大詞典》:糺军(乣軍) 拼音:jiǔ jūn
辽 金 以北方边地部族组成的军队。乣军之名始见于 辽 。 金 之乣军散居于东北、西北、西南三路。 蒙古 兴起后, 金 西南路与西北路诸乣相继投附或被征服。东北路乣军则在 窝阔台 时归属,成为 元 代 辽东 之乣军。参阅 王国维 《〈元朝秘史〉之主因亦儿坚考》、 陈述 《乣军考释初稿》、 蔡美彪 《乣与乣军之演变》。《漢語大詞典》:接防 拼音:jiē fáng
新调到的部队接替原驻地部队担任防守任务。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十三章:“总队部已经得到了这边打胜仗的消息,派了另一个中队来接防。”《漢語大詞典》:纠军 拼音:jiū jūn
辽金以边地部落组成的军队。糺,或作"乣"。《辽史。百官志二》有十二行糺军、各宫分糺军、遥辇糺军、各部族糺军、群牧二糺军的名目。元代辽东亦有糺军,但不出戍他方,成为乡兵,与辽金二代之糺军不同。参见"乣军"。分類: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