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陷文
二痴
巧诈不如拙诚
赍粮藉寇
一口不能着两匙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
一年之计在于春
耕当问奴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一人善射,百夫决拾
关西出将,关东出相
臣一主二
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遗谚
分类词汇
建言陷文
二痴
巧诈不如拙诚
赍粮藉寇
一口不能着两匙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
一年之计在于春
耕当问奴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一人善射,百夫决拾
关西出将,关东出相
臣一主二
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遗谚
《漢語大詞典》:建言 拼音:jiàn yán
(1).指古语或古谚。《老子》:“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 严复 《救亡决论》:“建言有之:天不变,地不变,道亦不变。以观化不审、似是实非之言也。”(2).犹建白。《汉书·郊祀志下》:“ 禹 ( 贡禹 )建言 汉 家宗庙祭祀多不应古礼,上是其言。” 宋 曾巩 《救灾议》:“有司建言,请发仓廩与之粟,壮者人日二升,幼者人日一升。”《宣统三年九月十三日陆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奏折》:“自宜秣马厉兵,听候驱策,何敢妄干时政,越职建言。”
《漢語大詞典》:二痴(二癡) 拼音:èr chī
古谚指借书与还书二事。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今人云,借书还书等为二痴·据 杜荆州 告 耽 云:‘知汝颇欲念学,今因还车致副书,可案録受之。当别置一宅中,勿復以借人。古谚云:有书借人为痴,借人书送还为痴也。’”分類:古谚
《漢語大詞典》:巧诈不如拙诚(巧詐不如拙誠) 拼音:qiǎo zhà bù rú zhuō chéng
古谚。巧智伪诈,不如笨拙而诚实。《韩非子·说林上》:“故曰:‘巧诈不如拙诚。’ 乐羊 以有功见疑, 秦西巴 以有罪益信。”《漢語大詞典》:赍粮藉寇(齎糧藉寇)
语本古谚“齎盗粮,借(或作藉)贼(或作寇)兵”。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天津新议续议》:“是国家正供之入,适足为齎粮藉寇之资。”参见“ 齎盗粮 ”。分類:古谚
《漢語大詞典》:赍盗粮(齎盜糧)
送粮食给盗贼。比喻做危害自己的蠢事。《荀子·大略》:“非其人而教之,齎盗粮,借贼兵也。”《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故 齐 所以大破者,以其伐 楚 而肥 韩 魏 也。此所谓借贼兵而齎盗粮者也。” 司马贞 索隐:“言为盗齎粮也。”分類:危害
《漢語大詞典》:一口不能着两匙(一口不能著兩匙) 拼音:yī kǒu bù néng zháo liǎng chí
古谚。犹言贪多嚼不烂。 宋 范成大 《丙午新正书怀》之四“口不两匙休足穀,身能几屐莫言钱”原注:“ 吴 谚云:一口不能著两匙。”分類:古谚
《漢語大詞典》:一年之计,莫如树谷(一年之計,莫如樹穀) 拼音:yì nián zhī jì ,mò rú shù gǔ
古谚。谓作一年的打算,最好是种植谷物。《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穀;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序》:“此种植之不可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穀;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漢語大詞典》: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之計在於春) 拼音:yì nián zhī jì zài yú chūn
古谚。一年的计划要在春季考虑安排。意谓凡事要抓紧时间,早作打算。 明 无名氏 《白兔记·牧牛》:“一年之计在於春,一生之计在於勤,一日之计在於寅。春若不耕,秋无所望;寅若不起,日无所办;少若不勤,老无所归。”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三一章:“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早作安排迎春耕。” 郭澄清 《大刀记》第六章:“一年之计在于春。变工组的农民们,一嗅到春天的气息,全来了精神。在任何情况下,他们总是不违农时的。”分類:古谚
《漢語大詞典》:耕当问奴(耕當問奴) 拼音:gēng dāng wèn nú
古谚语。谓办事应与熟习其事的人商量。《宋书·沈庆之传》载: 宋太祖 欲北伐, 沈庆之 固谏不可。 徐湛之 、 江湛 并在坐,上使 湛之 等难 庆之 , 庆之 曰:“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隋书·柳彧传》:“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此言各有所能也。”亦作“ 耕则问田奴 ”。《魏书·邢峦传》:“俗谚云: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漢語大詞典》: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一日爲師,終身爲父) 拼音:yī rì wéi shī ,zhōng shēn wéi fù
古谚。谓一日做了老师,就终生受到象父亲一样的尊敬。极言师徒情谊深厚。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二折:“小姐拜哥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西游记》第八一回:“ 行者 道:‘师父説那里话!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等与你做徒弟,就是儿子一般。’”《醒世姻缘传》第三五回:“‘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这师弟的情分也不是可以薄得的。”《漢語大詞典》:一人善射,百夫决拾(一人善射,百夫決拾) 拼音:yī rén shàn shè ,bǎi fū jué shí
(1).古谚语。比喻为将者善战,其士卒亦必勇敢无前。《国语·吴语》:“夫 申胥 、 华登 简服 吴国 之士於甲兵,而未尝有所挫也。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也。” 韦昭 注:“决,鉤弦。拾,捍。言 申胥 、 华登 善用兵,众必化之;犹一人善射,而百夫竞著决拾而效之。”《孔丛子·答问》:“一人善射,百夫决拾。 章邯 梟将,卒皆死士也。” 宋 苏轼 《训兵旅策》三:“天下之大,可以名劫也;三军之众,可以气使也。谚曰: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苟有以发之,及其飜然之间而用其锋,是之谓倡。”(2).喻凡事为首者倡导于前,则其众必起而效之。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十二章:“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众人好施,则风俗随之。”
《漢語大詞典》:关西出将,关东出相(關西出將,關東出相) 拼音:guān xī chū jiàng , guān dōng chū xiāng
古谚语。《后汉书·虞诩传》:“喭曰:‘ 关 西出将, 关 东出相。’” 李贤 注:“《前书》曰:‘ 秦 汉 以来, 山 东出相, 山 西出将。’ 秦 时 郿白起 、 频阳 王翦 ; 汉 兴, 义渠 公孙贺 、 傅介子 , 成纪 李广 、 李蔡 , 上邽 赵充国 , 狄道 辛武贤 ,皆名将也。丞相,则 萧 、 曹 、 魏 、 丙 、 韦 、 平 、 孔 、 翟 之类也。”亦作“ 关东出相,关西出将 ”。《晋书·姚兴载记》:“古人有言, 关 东出相, 关 西出将”。《漢語大詞典》:臣一主二 拼音:chén yī zhǔ èr
古谚。谓臣一身可择主而仕。《左传·昭公十三年》:“谚曰:‘臣一主二’,吾岂无大国?” 杜预 注:“言一臣必有二主,道不合,得去事他国。”《漢語大詞典》: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拼音:shì qíng kàn lěng nuǎn , rén miàn zhú gāo dī
古谚语。谓趋炎附势,乃世人之常情。暖,亦作“ 煖 ”。 元 刘壎 《隐居通议·世情》:“盖趋时附势,人情则然,古今所同也,何责於薄俗哉!谚曰: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庐墓》:“多谢深恩怎敢违,开怀宽解免伤悲。休道世情看冷暖,果然人面逐高低。”《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世情看冷煖,人面逐高低。见你这般时势,那个朋友肯将银子与你结会?”《漢語大詞典》:遗谚(遺諺) 拼音:yí yàn
犹古谚。《孔丛子·儒服》:“昔有遗谚:‘ 尧 舜 千钟, 孔子 百觚, 子路 嗑嗑,尚饮十榼。’”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太誓》曰:‘古人有言:牝鸡无晨。’《大雅》云:‘人亦有言:惟忧用老。’并上古遗谚,《诗》《书》可引者也。”分類:古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