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起急 拼音:qǐ jí
着急;发急。 老舍 《骆驼祥子》十九:“他躺了十天。越躺着越起急。” 刘绍棠 《燕子声声里》:“‘很替你担心!’ 蕙风 起急地说。” 刘波泳 《秦川儿女》第二部第二八章:“ 申长栋 见 周老豆腐 老是命长命短地絮絮叨叨,所答非所问,不免有些起急。”《漢語大詞典》:极态(極態) 拼音:jí tài
谓绝妙的姿态。 汉 马融 《广成颂》:“流览徧照,殫变极态,上下究竟,山谷萧条,原野嵺愀。” 明 唐顺之 《雁训》:“若夫 东海 献朱, 上林 呈白,匪恒理之所窥,亦云极态而尽饰。”发急的神态。《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凤生 一头推,一头口里噥道:‘ 凤来仪 若负此情,永远前程,不吉!不吉!’ 素梅 见他极态,又哄他又爱他,心下已自软了。”
《漢語大詞典》:喉急 拼音:hóu jí
着急。也指因发急而耍赖皮。《水浒传》第三八回:“今日不想输了哥哥的银子,又没得些钱来相请哥哥,喉急了,时下做出这些不直来。” 欧阳山 《柳暗花明》一二○:“你先把腿养好再说吧。看你喉急得!”《漢語大詞典》:冒火 拼音:mào huǒ
(1).不顾火烧。《东观汉记·古初传》:“ 长沙 有义士 古初 ,遭父丧,未葬,邻人失火及 初 舍,棺不可移, 初 冒火伏棺上,会火灭。”(2).比喻发怒或发急。《红楼梦》第二七回:“他们……咬文嚼字,拿着腔儿,哼哼唧唧,急得我冒火。” 赵树理 《杨老太爷》:“村长接住 铁蛋 的来信,气得有点冒火。”
《漢語大詞典》:暴躁 拼音:bào zào
(1).遇事好发急,不能控制感情。 元 张光祖 《言行龟鉴》卷一:“君子所养,要令暴躁邪僻之气不设於身体。”《儒林外史》第一回:“ 时知县 此时心中十分恼怒,本要立即差人拿了 王冕 来责惩一番,又想恐怕 危老师 説他暴躁,且忍口气回去。”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五十章:“你的性情暴躁,容易激动,为何不能克服呢?”(2).指急躁的情绪。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二章:“ 生宝 听了,不由人不发暴躁!原来老汉就这样给儿子传授聪明哩!”
《漢語大詞典》:脸红脖子粗(臉紅脖子粗) 拼音:liǎn hóng bó zi cū
形容发急或发怒时面部、颈部红胀的样子。 田汉 《乱钟》:“好了,别脸红脖子粗了,还给你,朋友。”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九:“ 郭全海 气得脸红脖子粗,说不出话来。”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二回:“在街上买菜,为了多要一苗葱、一头蒜,常和小贩争吵得脸红脖子粗。”《漢語大詞典》:发极(發極) 拼音:fā jí
方言。发急。《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已是三月初二日了,还差几十里路。 越客 道:‘似此行去,如何赶得明日到!’心焦背热,与船上人发极嚷乱。”《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 李三 发极道:‘我那见甚么娘子?那日草地上,只见得这个孩子在那里哭,我抱了回家。’”《醒世姻缘传》第二三回:“你这个人可也扯淡!他不见了银子发极,你管他做甚么?”分類:发急
《漢語大詞典》:脸红筋暴(臉紅筋暴) 拼音:liǎn hóng jīn bào
形容发急或发怒时面部红胀,青筋暴起的样子。 西戎 《纠纷》:“ 张老五 争得顶凶,脸红筋暴,指着 李秀英 说:‘给你们妇女打上半个劳动,就是顶彻底了!’”亦作“ 脸红筋涨 ”。 沙汀 《淘金记》一:“ 芥茉公爷 脸红筋涨的,感觉得上了谣言的当。”《漢語大詞典》:蜚变(蜚變) 拼音:fēi biàn
告发急变的文书。《史记·酷吏列传》:“ 汤 有所爱中 鲁謁居 ,知 汤 不平,使人上蜚变告 文 姦事,事下 汤 , 汤 治论杀 文 ,而 汤 心知 謁居 为之。”《汉书·张汤传》作“飞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