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正使 拼音:zhèng shǐ
(1).纵使;即使。《东观汉记·光武帝纪》:“正使 成帝 復生,天下不可復得也。”《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 高贵乡公 卒” 裴松之 注引《汉晋春秋》:“帝乃出怀中版令投地,曰:‘行之决矣。正使死,何所惧?况不必死邪!’” 宋 苏轼 《奏浙西灾伤第一状》:“正使自今雨止,已非丰岁。”(2).外国派来或派往外国的正式使臣。对副使而言。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 嘉庆 十年,女汗之子嗣立,特遣正使来至边界议礼,不合而返。”
《漢語大詞典》:使介 拼音:shǐ jiè
(1).副使,使者的辅佐。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 煇 顷出疆,使介病,皆委顿扶持而归。”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外国·朝鲜国诗文》:“ 朝鲜 俗最崇诗文,亦举乡会试,其来朝贡陪臣多大僚,称议政者即宰相,必有一御史监之,皆妙选文学著称者充使介。”(2).指奉命出使的官员。《元史·世祖纪五》:“爰有 太祖皇帝 以来,与 宋 使介交通。”
《漢語大詞典》:上介 拼音:shàng jiè
古代外交使团的副使或军政长吏的高级助理。《仪礼·聘礼》:“宰执书告备具于君,授使者,使者受书授上介。”《左传·哀公十五年》:“﹝ 吴子 ﹞辞曰:‘以水潦之不时,无乃廪然陨大夫之尸,以重寡君之忧,寡君敢辞上介。’” 唐 韩愈 《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公﹞累功进至刑部员外郎,赐五品服,副 胄 ( 裴胄 )使事,为上介。”《宋史·赵赞传》:“判官 李恕 者,本 延寿 ( 赞 之父)宾佐,深所委赖,至家事亦参之。及 赞 出镇,从为上介。”《漢語大詞典》:辅行(輔行) 拼音:fǔ xíng
副使。辅助正使行事,故称。《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 为卿於 齐 ,出弔於 滕 ,王使 盖 大夫 王驩 为辅行。” 赵岐 注:“辅,副使也。”《战国策·秦策二》:“ 甘茂 对曰:‘请之 魏 ,约伐 韩 。’王令 向寿 辅行。” 高诱 注:“辅,副介也。”《史记·鲁周公世家》:“ 武王 九年,东伐至 盟津 , 周公 辅行。”《漢語大詞典》:使副 拼音:shǐ fù
(1).副使,正使的属官。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三:“ 契丹 历法与本朝素差一日, 熙寧 中, 苏子容 奉使贺生辰,适遇冬至,本朝先 契丹 一日,使副欲为庆,而 契丹 馆伴官不受。”(2).指正使与副使。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宰执亲王南班百官入内上寿赐宴》:“若向者 高宗 朝,有外国贺生辰,朝贺赴筵,于殿上坐使副,餘三节人在殿廡坐。”
《漢語大詞典》:狂副使 拼音:kuáng fù shǐ
宋 苏轼 元丰 年间贬为 黄州 团练副使,因自号“狂副使”。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五:“ 苏东坡 在 黄州 ,自号 狂副使 ,其词云:‘更问罇前 狂副使 。’”《漢語大詞典》:贰枢(貳樞) 拼音:èr shū
宋 代指枢密副使。 明 代亦指侍郎。 明 吴宽 《礼部试拟宋以范仲淹为枢密副使谢表》:“伏以西府崇严,位遇均於将相;贰枢赞画,责任重於朝廷。” 明 范景文 《辞免新命疏》:“夫中枢一席,以控九塞,以总六师,而参帷筹,禆庙算,则贰枢所有事也。”按, 崇祯 三年三月, 范 升任兵部左侍郎,上疏辞免。《漢語大詞典》:命介 拼音:mìng jiè
受命于君的副使。《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寡君之命介 子服回 在。” 杜预 注:“ 子服回 , 鲁 大夫,为 叔孙 之介副。” 杨伯峻 注:“介亦奉君命,故云命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