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金珰(金璫) 拼音:jīn dāng
(1). 汉 代侍中、中常侍的冠饰。璫当冠前,以黄金为之,故名。《后汉书·宦者传序》:“自 明帝 以后……中常侍至有十人,小黄门亦二十人,改以金璫右貂,兼领卿署之职。”《文选·傅咸〈赠何劭王济〉》:“金璫垂惠文,煌煌发令姿。” 李善 注引 董巴 《舆服志》:“侍中冠弁大冠,加金璫,附蝉为文。”(2).比喻高官。 南朝 宋 鲍照 《蜀四贤咏》:“如今圣纳贤,金璫易覊络。” 隋 江总 《华貂赋》:“随玉珩之近远,共金璫之去留。”
(3).用黄金装饰的瓦当。《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康三年》:“以漆灌瓦,金璫、银楹,珠帘、玉壁,穷极工巧。” 胡三省 注:“此金璫,盖以金饰瓦之当也。”
《漢語大詞典》:前旒 拼音:qián liú
(1).古代帝王冕冠前沿垂悬的玉串。《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道以数年之业则民疾,疾则辟矣。故古者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 唐 柳宗元 《界围岩水帘》诗:“忽如朝 玉皇 ,天冕垂前旒。” 宋 曾巩 《洪范传》:“人之於视听,有能察於閭巷之间,米盐之细,而不知蔽於堂阼之上、治乱之几者,用其聪明於小且近,故不能无蔽於大且远也。古之人知其如此,故前旒蔽明,黈纊塞聪。”(2).指代帝王。 宋 苏舜钦 《哭师鲁》诗:“予才入册府,俄作中都囚。飞章立辨雪,危言动前旒。”
《漢語大詞典》:十二旒 拼音:shí èr liú
(1).天子冕冠前后各悬垂的十二条玉串。《礼记·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后邃延,龙卷以祭。” 郑玄 注:“天子以五采藻为旒,旒十有二。” 孔颖达 疏:“天子前之与后各有十二旒。”(2).借指天子。 宋 梅尧臣 《次韵景彝奉慈庙孟秋摄事二十韵》:“却直中书省,重瞻十二旒。”
《漢語大詞典》:银珰(銀璫) 拼音:yín dāng
(1). 汉 代近侍之臣中常侍的冠饰。璫当冠前,以白银为之。后以为宦者之代称。《后汉书·宦者传序》:“ 汉 兴,仍袭 秦 制,置中常侍官。然亦引用士人,以参其选,皆银璫左貂,给事殿省。” 唐 刘禹锡 《和令狐相公送赵常盈炼师与中贵人同拜岳及天台投龙毕却赴京师》诗:“银璫謁者引霓旌,霞帔仙官到 赤城 。”参见“ 金璫 ”。(2).妇女的银质耳饰。 清 纳兰性德 《丁香》诗:“紫胜心中结,银璫耳上星。”
《漢語大詞典》:金珰(金璫) 拼音:jīn dāng
(1). 汉 代侍中、中常侍的冠饰。璫当冠前,以黄金为之,故名。《后汉书·宦者传序》:“自 明帝 以后……中常侍至有十人,小黄门亦二十人,改以金璫右貂,兼领卿署之职。”《文选·傅咸〈赠何劭王济〉》:“金璫垂惠文,煌煌发令姿。” 李善 注引 董巴 《舆服志》:“侍中冠弁大冠,加金璫,附蝉为文。”(2).比喻高官。 南朝 宋 鲍照 《蜀四贤咏》:“如今圣纳贤,金璫易覊络。” 隋 江总 《华貂赋》:“随玉珩之近远,共金璫之去留。”
(3).用黄金装饰的瓦当。《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康三年》:“以漆灌瓦,金璫、银楹,珠帘、玉壁,穷极工巧。” 胡三省 注:“此金璫,盖以金饰瓦之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