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入声(入聲) 拼音:rù shēng
汉语四声之一。其声短促,一发即收。现代若干方言有入声。普通话中已无入声,中古入声分别读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明 真空 《篇韵贯珠集·玉钥匙歌诀》:“入声短促急收藏。” 张涤华 《略谈旧体诗的格律》:“古汉语有四个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喻世长 《谈谈声调问题》:“汉语北方话大多数是四个调类:平声分阴、阳两类,上、去各一类,入声的调类已合并到其他调类中去了。”参见“ 四声 ”。《漢語大詞典》:四声(四聲) 拼音:sì shēng
(1).汉语字音的声调。古汉语字音的声调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种,总称“四声”。《南史·陆厥传》:“ 汝南 周顒 善识声韵。 约 ( 沈约 )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蠭腰、鹤膝。”《新唐书·权德舆传》:“ 德舆 生三岁,知变四声。” 罗常培 《汉语音韵学导论》:“以‘平上去入’为四声,自 齐 梁 之际始。”(2).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声调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是由古四声演变而来的。
《漢語大詞典》:一元化 拼音:yī yuán huà
由多样向单一发展;由分散向统一发展。亦特指集中统一。 周恩来 《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 毛泽东 同志发展了这种思想,把它发展成为 中国 的代表会议制。这种政权是一元化的,不是两权并立的。” 周恩来 《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必须坚决拥护党的一元化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