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0—1381词学图录
【介绍】: 元明浙江浦江人,字景濂,号潜溪。幼敏明强记,从吴莱等名师学。元顺帝至正中,隐居龙门山,号玄真子。朱元璋取婺州,与刘基、章溢、叶琛并征至应天,授江南儒学提举,授太子经书。主修《元史》,又预修日历等。迁国子司业、礼部主事,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洪武十三年,其长孙宋慎坐胡惟庸党死,帝欲置其死,赖皇后太子力救,乃全家谪茂州卒于夔州。为明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正德中,追谥文宪。有《宋学士文集》。
宋濂(1310-1381) 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元末顺帝曾召为翰林院编修,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朱元璋时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明立国,朝廷礼乐制度多为濂制,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为"太史公"。 有明一代,开私家藏书风气者,首推宋濂。有《宋学士文集》。
其它
人物简介
共180,分9页显示 1 2 3 4 5 下一页宋濂(一三一零—一三八一),字景濂,浙江浦江人。早年师从柳贯、黄潜,元时授翰林院编修,隐居不赴。明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制诰,任《元史》总裁,以老致仕。谥“文宪”。有《宋学士集》。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景濂金华人洪武时官学士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景濂,浦江人。元至正末用荐除翰林编修以亲老辞入仙华山为道士明初徵授皇太子经为元史总裁官仕至翰林学士承旨兼太子赞善大夫正德中追谥文宪有潜溪翰苑芝园萝山诸集
五言律诗
别驾声名远,先生节行尊。
百年耆旧尽,二老典刑存。
已返辽城鹤,难招楚客魂。
人间留翰墨,不独重玙璠。
七言律诗
少年归娶奏金銮,喜得天颜一笑看。
红锦裁云朝奠雁,紫箫吹月夜乘鸾。
灵椿堂上承中馈,宝镜台前结合欢。
从此梅花消息好,青绫不似玉堂寒。
注:此诗见张宣《青阳集》附录,今误入《解缙集》。
余与王君子充旧同乡逮入国朝同官翰林同总裁元史史成子充出使甘肃又使西南夷久而未还余寻以年高纳禄归金华独游山水间追数平生故人未尝不深念我子充也去年其子绅以子充往甘肃时道上寄余诗二章求和久未能成今圣天子敷大惠于四海与斯民更始蛮夷之长庶几感化请罪阙下而子充亦殆将来归耶此余之至愿也次其韵以致斯意以示知子充者洪武十三年七月十一日同郡宋濂
帝德如天覆万邦,定期归棹到龙江。
奇才不换金城百,宠命当簪白笔双。
喜极欲持如意舞,醉来应使软舆扛。
此情纵切何由遂,吟对西南月满窗。
按:王内翰诗(附)
芙蓉峰下是乡邦,未许归帆溯浙江。天下文章宁有几,斗南人物恐无双。心期久与三乘契,笔力真能九鼎扛。投老著书浑不倦,颇闻中夜坐灯窗。
芙蓉峰下是乡邦,未许归帆溯浙江。天下文章宁有几,斗南人物恐无双。心期久与三乘契,笔力真能九鼎扛。投老著书浑不倦,颇闻中夜坐灯窗。
才名老去惬休官,圣泽高深只自欢。
侍宴每容亲绣衮,从游偏许近和銮。
久知琛贽来殊俗,渐喜寰区洽治安。
惟有张骞犹未返,玉关秋早节毛寒⑴。
⑴ 附:王内翰诗:芙蓉峰下是乡邦未许归帆溯浙江天下文章宁有几斗南人物恐无双心期久与三乘契笔力真能九鼎扛投老著书浑不倦颇闻中夜坐灯窗同门同里复同官心事相同每共欢衮斧并操裁玉牒丝纶分演直金銮名齐伯仲吾何敢义重师资分所安重会定知头更白肯令岁晏旧盟寒
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南国家人玉作腰,闹装香带斩新雕。
醉骑宝马踏青云,嘶入城东第四桥。
九子金铃出九龙,流苏杂彩蹙芙蓉。
东风不管花无力,吹满昭阳第一宫。
几番花信逐时添,诸柘新篘酒正甜。
莫道晓风犹料峭,内家新赐却寒帘。